巴郞q 发表于 2024-5-4 10:40:17

巴郞拾旧295 忠厚山民可托生死

***   巴郞拾旧295
忠厚山民可托生死

横墚上位于三溪大队二小队的一个孤立小山峦上,小山峦向外横出,形成山梁,谭家就建在梁上,故称为横墚上。横墚上面临川谷,三溪水在前方奔流而去。其三面空旷,可见左右方的刁二嘴、罗柏林、孔家湾,前面的黄泥塝、大堰塘、庙墚等庄院。只有一条青石板路从溪边上达墚上屋院。
横墚上是传统的川东普通农居,青石地基,厚土垒墙,木框门窗,青瓦盖顶。川东院子却与四合院不同,要简单一些,没有院墙院门,只有房舍围成三边形成院坝,坐北向南。对着院坝的正中边,有2米高的坪台,有多级石阶,走上高台,就是4 - 5米宽阔的走廊,房檐伸出加以遮盖,遮风避雨,所以,可以摆放桌椅等家具,平时或雨天,都可在走廊上,劳作聚会。正对台阶,是堂屋,向左右侧是偏厢房,再往外是厨房。垂直于厨房,位于高台下,向侧向前延伸,通常是并排两间侧厢房,东西两边隔着院坝,相对而向。院坝三边被围,一面敞开向外,直接面对蜿蜒的青石板路和两旁的梯田。厕所猪圈牛棚竹林菜地,都在院后,有门相通。其后是几百米高的山崖,分布有许多粗大的树木,是生产队的山林。

谭家8口人,四世同堂,谭叔谭婶,上有老父,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,大儿子已经结婚,分家另过,与媳妇和孙女,在东边侧厢房住。小儿子和女儿都还小,在上学。人不多,住宿相对宽敞,除厨房堂屋外,左右偏厢房都是卧室,其余房间,存放粮食和农具。
父母到达谭家后,并没有住在庄院内,而是住在院子后面。一条青石小径延向后山坡上,几十米外有一土墙茅草盖顶仓房,里面堆放着牛羊过冬的草料,以及犁耙等农具。夏天不冷,在仓房角落,垫上稻草作床,放上棉絮、被子、蚊帐,就成父母的临时避难所在。
这所仓房的位置在庄院后面,僻静幽深,不引人注意。这也是谭家的谨慎考虑,全是为了安全着想。平时,父母可呆在房内,也可在后山走动。庄院只有一条路上下,谭家老爷子经常坐在院子里晒太阳、打望、做篾匠活编织筐篓,还养着两条土狗,若有生人上来,老远就能瞧见。听见狗叫,若是生产队有人来,上山干活,父母可关上门,藏在仓房内。若是有陌生人上来,为防搜查,父母则可溜到后山上树林中,暂时躲藏起来,以避不测。

谭家人虽与向邵两家是乡亲,关系不错,但平时很少往来。明面上,人们是再也不会联想到,我的父母会藏匿在他家中。这也添了一层保护色,带来些便利。谭家人纯朴心地善良,又很好客,把我的父母当成家人看待。几十年的相处,他们认定我的父母是好人,现在外面局势变幻,炮火连天,好人落难,回到家乡暂时躲避。到他家躲藏,是对他们全家的信任,一定要对得起这种信任,保证其安全。等得有朝一日,云开雾散,我的父母能够重见天日,恢复工作,合家团圆。
那年头,农村的生活艰苦。虽然风调雨顺,稻米产量不低,亩产能达到600斤以上,超过了《农业发展纲要》所定的标准,“过长江”。但每年的公粮任务繁重,收获完毕,交了国家公粮后,社员们分到手的米面细粮并不多,要搀和苞谷洋芋红苕菽豆类,和瓜果蔬菜,才能勉强填饱肚子。
我的父母住在他家,一下增加两个人吃饭,粮食消耗更加捉襟见肘。但谭家却多将白米细粮让给我的父母,自家人则多以粗粮瓜菜果腹,不以为苦。隔三岔四地,谭叔还带着儿子们,父子三人,去溪中网鱼,去后山打山鸡,拿回家中,改善生活。
我的父母躲藏在谭家,在谭家人的谨慎保护下,精心照料下,无惊无险地,渡过了一个多月,看着已经到了9月底。
巴郎记于20200926

LuckyLife 发表于 2024-5-4 13:53:44

巴郞拾旧295 忠厚山民可托生死

谢谢分享

街友98331888 发表于 2024-5-4 13:56:42

巴郞拾旧295 忠厚山民可托生死

谢谢分享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巴郞拾旧295 忠厚山民可托生死